人生“四大悲”是什么?占有1个,都是生命之难以承受之痛的头图

人生“四大悲”是什么?占有1个,都是生命之难以承受之痛

2022-05-16  |  读书文史 收藏(3)  | 

文 | 读书君

大家都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这一古话,流传了上千年。而要问“人生四大悲”是什么?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知道,因为悲痛总是让人选择遗忘。

“人生四大悲”到底是什么?小的时候,很多人即便是知道了这其中的内容,也很难感受到那种悲痛欲绝的心境,如今再回头看,人生的每一大悲,占据1个,都足于让人心痛到绝望。

老祖宗总结的“人生四大悲”,分别是:幼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

01 幼年丧母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就说过: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一个孩子的成长,从年幼时期开始,就需要被格外照看和陪伴,而母亲则是孩子人生中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母亲这一角色在孩子的人生中,不仅起到了照顾和启蒙的作用,更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等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

年幼时有母亲的关爱、照顾、引导,呵护,孩子能茁壮健康成长起来。而幼年丧母,从小缺失母爱的孩子,几乎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这世间,多少不幸的人,在用一生治愈童年。譬如历史上著名的有着“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年幼丧母,甚至中年丧夫、丧国,晚年过得极为凄凉。

人生四大悲剧,她占据了多个,可以说她是一个典型的人生悲剧的代表,一个命运多舛的女人。也正因为这人生中的悲苦经历,奠定了她诗文的忧愁与苦闷的行文风格和基调。

正如她那句经典诗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一样,李清照人生之中充斥的各种凄苦,和她那幼年丧母、中年及晚年的悲惨经历有着太大的关系。

02 青年丧父

“忘不了,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那耕田的犁,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就像歌词中唱的,父亲是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坚强的后盾,是一生温暖的依靠。

都说父爱如山,如海一般宽广,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

人的一生成长中,离不开父亲的陪伴和教育。

如果说母爱是一种柔情,那么,父爱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带给我们的是踏实和安全感。

可以说,父亲在我们人生当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他是我们人生中最温暖的依靠。

父亲就是一盏明灯,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这盏灯永远指引着我们前行的路,给予我们无穷的榜样和力量。

青年时期,正值孩子成长成型的关键时期,这时候,失去了父亲,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痛苦了。人生的航行指引灯没有了,孩子很容易在人生成长中迷失方向。

比如中国历史上的女权势者慈禧,青年丧父。她的一生拥有着太多的光环,而鲜有人知其也是一个可怜的女人。

03 中年丧偶

人生不易,所以我们总是希望能够有个人相互扶持,共度一生,一起陪伴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尤其是人到中年,正值需要面对人生中各种重要而烦恼的事情:家庭,事业,人际交往……无数的烦心事可以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中年丧偶,那么这将带来无穷的悲伤和痛苦。

苏东坡曾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首缅怀亡妻的著名诗句,道尽了多少丧偶青年人的心声。

如果只是生离,纵使万里千山,总有再次见面拥抱温暖的期待,而深爱的人,已经走了多年,茫茫人海,漫漫人生路中,记忆中的音容还在,纵使用尽了努力去排解,却依旧不去思量,如何能忘?

不得不说,中年丧偶对人们来说,过于残酷。都说“孤独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随着爱人的离世,同时也带走了活着的人活下去的信念和希望。”

深爱的人离世,一下子没有了人生的精神支柱,从此活着的人,不仅饱受精神折磨,更活成了行尸走肉。此时,又如何提起生活的勇气,继续面对生活的苦难?

04 老年丧子

古语云:“人生有三大不幸”,而白发人送黑发人就是其一。

都说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然而,老年丧子却超越了“常情”。

人的一辈子,从年轻到年老,从年轻时含辛茹苦地将孩子养大成人,到了垂暮之年,人生已经熬过了大半辈子。而到了晚年之时,不仅要面对身体衰弱带来的痛苦,更要面对丧子之痛,这样的人生打击,无疑是一个让人撕心裂肺的痛苦。

历史上的圣人孔子,就是这么一个很不幸的人物。孔子的一生,在当时的人看来是极为失败的。他费尽了一生,周游列国,却没有什么建树。当他再次回到家乡时,已经是69岁的高龄。

在这么凄苦的晚年里,他同时还遭遇了另一个巨大的打击,那就是他的儿子孔鲤先他而去。人生最大的痛苦之一,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纵使是孔子这样的圣人,伟人,在面对这样的事实之时,也深受打击。

最后,在儿子离开人世的第四年,孔子也带着悲痛而离开了人世。

什么是人生的痛苦?那就是生活将你所有的期望,都一一打破,让人在悲痛绝望中,渐渐失去希望。

作家余华先生《活着》笔下的福贵,同样也是一个凄苦的人儿,他少年家道中落,中年妻儿一个个离他而去,纵使到了晚年,因难产离世的女儿,给他留下的唯一亲人血脉的外孙,也因为吃豆子撑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那是一种何等的绝望?

05 读书君说

世间上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生离死别,失去亲人的痛苦。

人生有“四大悲”,每一大悲,都给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伤害。人是感情性动物,是有血有肉的个体,在面对痛苦时,唯有自渡才能熬过难关。

人生这条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事事顺心的。在遭遇各种苦难时,唯有能够平衡自我,调节自我的人,才能更好地活下来,不辜负亲人、朋友的期望。

亲人的离世,带来撕心裂肺、痛心魂魄的悲伤,而哭干泪水也不能再改变什么。我们唯有调整心态,学会忘记过去的痛苦,努力去摆脱悲痛,走出痛苦的泥潭,才能化悲痛为力量,更好地迎接生活,不负亲人朋友,不负人生。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在百度知道日报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知道日报的观点或立场,知道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合作及供稿请联系zdribao@baidu.com。

为您推荐:

+1 点个赞吧 赞(0)

关注作者

头像
读书文史
读读书,说说史,聊聊世间百态,有温度有价值。
合作及供稿请联系:zdribao@baidu.com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