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5 日中国台湾新增本土新冠确诊病例 40293 例,死亡151例,目前台湾疫情防控如何?

关注者
191
被浏览
439,689

79 个回答

猴痘一出,大家的注意点都转去那边了。相对于有着比较隐私后遗症的新冠,可能会毁容的猴痘,从真正意义上,把大家吓坏了。

共存么?毁容的那种!

当然,往好的方向看,还只有一例嘛!

不过,往坏的方向看,台湾为了开放,给出漏成筛子的出入境隔离政策,现下也收不紧。如果飞沫传染成真,光和他同飞机十几个小时,由德国飞回台湾的乘客也不知感染多少,目前同飞机的人还没隔离。(这里有知友提醒应该用不了二十个小时,我又重新查证后发现,目前没有从德国直飞台北的飞机,不知最后共机时间)估计台湾防疫部门在赌空气传播可能性比较小,传染力不高。

如果一旦由这个人传播开来,用台湾传染科医生的话来说,没可能杜绝。

台湾,目前既没天花疫苗也没抗病毒的药物,所有都需要新开预算采购。来不来得及呢?按DPP处理新冠疫苗、呼吸机等防疫刚需的效率,实在是没有底。

其实除了南部的猴痘,台湾中部也发布了类流感疫情的警报。这样看来,台湾岛目前三种疫情共振。想想都为医护心酸。

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

就当台湾每日新冠感染者的确诊数据稳定下降,我也稍稍放松时,昨晚听到的消息让我大吃一惊。猛然觉得,一切恍如镜花水月!

我家因为很久没有去学校了,所以和同学及家长的接触也不紧密。

昨晚得知消息,除了四月中旬班上确诊的小朋友外,还另外有四个孩子确诊,其中一个已经发烧一周了。还有一个家长确诊,其小孩隔离中。

我后知后觉地发现,大家对自己感染新冠这件事,三缄其口。Line群里确诊的人,都是等三四个星期过去后,才小心翼翼地谈论。

我知道大家的行为是合着政府规范的,也知道能完全康复,但是想到二次感染,或者说复阳,心里不由地咯噔一下。

我很明白,只要疫情继续,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和康复的感染者有所交集在所难免,但抑制不住的惴惴不安弥漫在心间。

我一方面想着哪那么倒霉呢!另一方面又想着摸彩从来都不中的我,能有几份幸运呢?

这两日,台北总是早上艳阳高照,午后雷雨交加,像极了这癫狂的世界。

继续先前的分析。上次更新至6月18日。此次数据收集到6月24日。

首先是疫情趋势。之前有解释大概的趋势,但没有详细地解释判断的逻辑。现在刚好到了一个比较难以判断的节点。借这个机会解释一下。

检测阳性率有了下降的迹象。一般来说是好消息。但看到另一组数据,让这个消息不那么乐观。

反映疫情走向的决定性数据为确诊趋势。但由于检测量不足,单日确诊数据是无法相信的。退而求其次的是检测的阳性率。如果按无差别的比例抽样,可以在有限的检测量中通过阳性率粗估疫情走向。

上图为台湾地区单日检测量与阳性率的相关性分析。

疫情初期,常规检测量逐渐扩大。理想状态下,检测量的增加应该比确诊增加的速度更快,使得阳性率保持在相对低的水平,显示检测量充分,检测量的判断可信。但台湾地区的检测量完全跟不上疫情上升的速度,显示为对角线的红色箭头。理想状态下,这个箭头的走势应该更平,不应该超过阳性率0.2的线。

随着将快筛列为PCR检测的条件,台湾地区的PCR阳性率开始居高不下,基本反映了快筛相对PCR的准确率在八成左右。这也就是绿色箭头所反映的趋势。近期虽然阳性率开始下降,但检测量没有向充分的方向发展,相反向着更少的方向趋近。理想的状态应该如蓝色箭头所示,保持高检测量的情况下,观察检测的阳性率持续下降。

绿色箭头的走向是很难预测的。可能的原因有几个:

一是快筛的准确率下降了。随着流行病毒株的不同或者快筛试剂品牌的不同,快筛的准确率开始下降。如果是这样的情况,这个下降趋势将会重新稳定在一个新的高平台,即新的快筛准确率。

二是检测标准改变了。如果部分参检样品并没有经过快筛,这个阳性率是会开始下降的。但要配合政策,等到数据更能反映出趋势才能解读。

三是疫情确实开始下降。

之所以对疫情拐点的判断相对谨慎,是因为需要区分不同的情况。

上图中蓝色曲线是实际汇报的确诊趋势。如果已知检测不完全,那么它能更准确地反映红线还是绿线的趋势呢?

答案是红线。原因很简单。在不完全检测的条件下,抽样反映的确诊数只会比实际的趋势低,绝不会更高。而在不完全抽样的情况下,唯一可以判读的指标就是阳性率。而阳性率是否可以解读,上面已经分析过了。

所以台湾地区的疫情是否出现了真正的拐点还需观察。目前可以保持谨慎的乐观。

至于实际的疫情到底被低估到什么程度,有很多数据可以逆推佐证。赵少康最近提到死亡病例中有不少并没有在确诊病例中,而是死亡后才验出的。如果有医生的死因证明,这个比例可以大致的粗估确诊汇报占实际感染的比例。但没找到他的数据来源。

死亡趋势依然无法解读。上次预期反映汇报延迟可能在加剧,果然反映在数字上了。

这个数字的意义是,现在看到的死亡曲线有多大的可能性被再次修正。延迟时间越长,所谓“校正回归”就越多,也就是说回溯性增加的案例越多。比如明显高出曲线的一组蓝红点为6月20日的数字,高平均高标差反映的是该日集中追溯了大量以往漏报病例。随着疫情的深入,这个趋势应该会越来越长。

虽然存在大量确诊三日内死亡或死亡后才发现的确诊病例,更令人担心的是随着疫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病例经过了两周以上的照料后死亡。这个趋势会继续拉高死亡率。

死亡率超过千分之一点五看似趋缓的趋势可能与上面提到的确诊到死亡时间和死亡汇报的滞后两个因素相关。

死亡年龄结构相对稳定。一二三针疫苗对死亡的保护率仍为0.43,0.74和0.85。与其它地区疫苗有效率比较。请参考前次报告。

积累数据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