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高二还有时间看课外的书吗,什么时候看最好?

关注者
450
被浏览
52,335

394 个回答

不少家长甚至部分老师都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总觉得学生看课外书是看"闲书"。特别是进入高中之后,他们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听写、背诵、写作文……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不浪费每一分,每一秒。这种想法,其实还是应试教育衍生出的怪胎。

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即便是班级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常常是对课外书刊情有独钟。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 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

总的说来,课外阅读有以下好处:

1,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上去了,理解能力不会差。众所周知,语文在高考科目里算比较难的,即便在校外进行辅导,提分也比较困难,不少学生都深有体会。这主要源于语文的基础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即便时间较为紧张,只要没有影响到学业,看看课外书是无妨的。

2,视野扩展,积累写作素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即便是在学业繁重之际,也会抽些时间阅读一下的。可以这样说,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都是喜欢课外阅读的,因为他们可以从课外书中学到一些好词佳句,可以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 可以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

3,培养专注能力。能静心阅读的孩子,专注力都不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习。

4,课外阅读开拓学生视野。通过课外阅读,增加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加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

当然了,课外阅读也讲究一些方法的:

第一要有选择地读。高学生学习科目多,学习任务重,用来阅读的时间很少,因此不能逮着什么读什么,必须读优秀的读物,只有往大脑里输入精品,才有可能写作时产出精品,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和品位。

第二要精读和泛读结合。读书读文章,必须要有一定的量,量变才能导致质变。在读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就要对少量特别好的文章进行精读,同时又要通过泛读尽可能多读文章。

第三要慢读和速读结合。现代社会,任何事情都讲求一个“快”字,在这种形势下,高考对读、写都有“快”的要求,因此,要训练快速阅读,既有利于读更多的书,又能适应考试要求。但不是对所有文章都讲求快,也需要对一些文章进行“细嚼慢咽”,吸收好文章中的精华。

第四要朗读和默读结合。现在很多学生都不喜欢朗读。其实朗读是不可替代的学习方法,古代读书人知识渊博,与大量的朗读密不可分。通过朗读文章,更能入脑入心,对文章的精华能吸收得更好,也会使说话和作文更顺畅,语言更精准。

第五要阅读和写作结合。有的学生喜欢读书,也读了比较多的书,可语文成绩并不好。这是因为,只喜欢读,不喜欢写,成了“书虫”。读写分离,不仅写作能力提不高,阅读能力也难以提高。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缺一不可。

总之,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句话无疑是在说大量阅读课外书的好处。

至于什么时候看课外书才比较合适,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一天当中某个时间段学业不忙或无法静下心继续学习活着在晚上上床休息前,都是可以的。

不仅有时间看书课外书,还有时间打游戏、刷影视剧动漫、逛街,发展自己的爱好,放松娱乐休息。

学习是很重要的事,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要适当地享受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才能有更加充足的精力和效率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

学习并不是一味地死学课本里的知识、死刷习题册里的习题、疯狂小测验模拟考。从真实且丰富地生活中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中感知学到的课本知识,用学到的知识解释或解决生活中和爱好中的现象和问题。既能增添学习和生活的乐趣,也是学习和应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