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基因变异还是另有原因?为何爱斯基摩人一辈子都吃生肉?的头图

究竟是基因变异还是另有原因?为何爱斯基摩人一辈子都吃生肉?

2022-01-07  |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原创 收藏(7)  | 

Quora上一位自称是爱斯基摩人的朋友是这样描述他喜欢吃生肉的:

首先他声明了一点,爱斯基摩人这个叫法没有冒犯到他,因为很多资料都表示,对于爱斯基摩人的标准叫法应该是“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是阿尔冈昆人对他们的称呼,在阿尔冈昆语中爱斯基摩人的意思“吃生肉的人”。

他表示比较喜欢吃生的或者冷冻的驯鹿、北极红鲑以及白鲸皮和独角鲸的皮,有时他也用驯鹿肉炖煮,但他更喜欢吃生肉。另外他最喜欢的北极红鲑部位是鱼眼睛,还有北美驯鹿的骨髓,就算冷冻后吃起来口感也超级好,因为还是很柔软。

鲸皮也是他的最爱,把上面的脂肪去掉,然后生吃,一般的吃法就是将肉在盐、酱油或其他香料中拌了吃,不过他更喜欢原味。他说很多因纽特人喜欢生吃海豹肉,海豹肝,不过他对海豹肉兴趣一般。

如何?是不是比较可怕?现代人生食的范围除了水果与部分蔬菜以外,肉类可能仅有生鱼片,其他哺乳动物或者禽类的肉可得煮熟了吃,要不然不光是血腥味,这吃了下去还得拉肚子。

当然这不是关键,我们食用熟肉以外,吃水果蔬菜的目的是补充维生素,但因纽特人除了肉类外几乎没有任何蔬菜水果的摄入(夏季会有一些浆果以及植物补充),毕竟冰天雪地的北极圈内,很难取得植物纤维的摄入,而他们更多的是不习惯,所以相信大家一直有一个疑问?

因纽特人的基因真变异了吗?

首先我们确定一下,因纽特人和其他地区的人种是可以通婚的,相信大部分朋友都应该都很清楚一点,地球上无论是哪个人种,只要是地球人那一定是可以通婚并且生而语句,当然前提是没有不孕不育。

因纽特人并不只分布在阿拉斯加,还有在加拿大北部西伯利亚格陵兰等,他们的平均身高才1.5米左右,而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身高则从1.5米的玛雅人到1.8米的巴塔哥尼亚人不等,但基因研究却表明,因纽特人似乎是北美多个人种的混血,并且与远在东北亚的楚科奇人也有有着联系,只是他们跟美洲其他原住民相比,保留至少一半的基因,但从基因溯源来看,可能都来自原东北亚群。

因纽特北极圈议会提供的族群分布图

1~2万年前,当时还处在第四季冰川期,海平面也比现在要低大约120米,白令海峡还是一片大陆桥,东北亚地区的人种很容易就可以迁徙到北美大陆,最后在各地定居形成了这些特殊的人种。

大约2万年前的白令海峡

因纽特人究竟是来自亚洲哪个区域呢?

来自NewsMiner上的一篇文章展示了居住在费尔班克斯的中国出生的考古学家冯曲一个发现,他在研究因纽特人的手工艺品风格时,发现与中国东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非常相似,这表明在历史上的某个时候,两者可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尽管仍然没有证据表明因纽特人来自于中国,但因纽特人来自亚洲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并且很可能与古代东亚地区存在某种关系。

因纽特人的基因还真有些不同

ScienceDaily于2015年9月17日刊出了一篇标题为“Arctic advantage: genetic traits help Inuit in harsh conditions”(北极优势:遗传特征帮助因纽特人适应恶劣条件)的文章中,详细描述了因纽特人的独特优势:

一项对格陵兰因纽特人基因组的研究揭示了与脂肪代谢相关的独特遗传变异,这些变异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否则传统上高脂海豹和鲸脂的饮食可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

研究人员称,这些基因突变可能在20,000年前就已经出现,有助于降低“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空腹胰岛素水平,限制因纽特人的身高,减轻体重并帮助他们适应寒冷的环境。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哥本哈根大学的计算生物学教授拉斯穆斯尼尔森称,这是他们迄今为止发现的对特定饮食金星遗传适应的极端案例,这个突变似乎在生理上补偿了大量的脂肪摄入,并且适应的最佳选择。

因纽特人适应了高脂肪,但没有维生素,如何维持呢?

有人怀疑因纽特人可以自行合成维生素,比如大多数哺乳动物都可以合成维生素C,但人类和天竺鼠缺乏相关酶无法自行合成,因纽特人能合成维生素C?

事实上因纽特人也不能,他们的维生素C来自动物的器官,比如肝脏、肉类以及脂肪等,生肉中含有的维生素C很少,主要是肝脏、心脏等部位,但煮透后会破坏掉维生素C,而因纽特人的生吃反而歪打正着。

有资料表明探险家威廉·巴伦支就被困于北极冰层中,最后得不到新鲜水果与蔬菜的供应得了非常严重的坏血病,当时水手们柴火耗尽不得不吃生肉,但巴伦支死活不吃,结果吃了的水手都活了下来,而巴伦支则死在了海上,目前仍然不清楚是否是海葬还是被埋在了新地岛北部。

熟肉和生肉到底有什么区别

看片的朋友一定知道生肉和熟肉的区别,不过在本文中咱说的是正儿八经的生熟,从理论上来看,煮熟的脂肪还是脂肪,蛋白质还是蛋白质,但生和熟有着很大的区别!

首先当然是杀死微生物与寄生虫,加热煮透即可杀死这些生物,这个大家都明白,不过这里补充一下海鱼中寄生虫的话题,很多人以为海鱼中没有寄生虫,其实这个概念是错的,只是海鱼海水环境的渗透压与人体环境差别比较大,海鱼中的寄生虫无法在人体内繁殖甚至生存,所以吃些海鱼生食是没问题的,但淡水鱼中的寄生虫却能在人体中寄生与繁殖,所以......

另一个则是蛋白质变性,加热后形成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二硫键加热后断裂,使得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解体,但构成蛋白质的肽键没有断裂,这个要到人体胃肠道中的蛋白酶才能使其断裂分解成小分子多肽和氨基酸,此时才能被人体吸收。

这个就像是一堆胡乱堆放的砖块与整整齐齐码好的砖块,两者性质并没有本质区别,至少从营养角度来看是没差的,不过加热这个过程中不只是蛋白质变性了,肉类煮熟后香气扑鼻,或者烧烤后味道沁入心脾,那是美拉德反应和酯化反应,而植物中的淀粉则还有糊化反应。

当然烹饪中的反应很多,比如加入的葱姜蒜、料酒以及各种辛香料等,以上只是最底层的差异而已,说到底,煮熟尽管不会破坏蛋白质,但确实会损失维生素C,但收获了各种风味,种花家还是比较喜欢吃熟肉。

延伸阅读:因纽特人的食谱

因纽特人的食谱很杂,天上飞的,地里跑的,海中游的都是他们的食物,不过都是肉类,比如鲸、海豹、海象、海狗、鲨、鳕鱼、鲽鱼、鳟鱼和红点鲑、北极驯鹿、北极熊、灰熊、麝牛、北极狐、狼、狼獾、野兔、松鼠、麝鼠、旅鼠........

吃法则有腌制、晒干、风干.....当然各位熟悉的腌海雀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折腾出来的食物,方法是将侏儒海燕杀死后放到死的大海豹体内,缝合后用海豹油脂密封,埋入冻土层,经过海豹胃酸发酵数月后再挖出来食用,而且还要吸取其汁液,那个恶心程度,估计看过的人是吃不下去的。

重口味的美食,不知道有多少人有幸一尝!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在百度知道日报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知道日报的观点或立场,知道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合作及供稿请联系zdribao@baidu.com。

为您推荐:

+1 点个赞吧 赞(0)

关注作者

头像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种花家的征途在于星辰大海,偶将上下求索.........
合作及供稿请联系:zdribao@baidu.com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