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高考失利,要复读吗?有什么建议吗?

高考的时候受到一些较严重外界因素干扰,也是自己太脆弱了,文综考炸了,英语也没有考起来。大概可能总分比平时少近三十分,要复读吗?
关注者
579
被浏览
630,728

194 个回答

不管是志愿和复读,这都是一个选择。

选择,最重要的就信息。

信息越多、越全面,决策就越容易正确

复读一年的稳定动力来源,一年时间可能的心态波动,下一年面对高考的状态,高考变化的可能性。

“如果没有意识到,那就没有改变的可能”

盲目地,靠着身体和意识的巨大惯性再来一年,那也只是又一次重蹈覆辙。


你当然可以选择复读。

但是,你选择复读的动机是什么,对复读对未来一年的准备是什么,高考的预测估计,成功失败可能性的计算。

这些会决定,你是一发冲天一鸣惊人,还是重开一年慢性死亡。


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根本不适合复读的。

这些同学的动机往往会非常简单:高考砸了,我就完了,我不甘心,我很后悔很自责,我想要弥补。


当然,并非这样的动机就不适合,而是只有单纯的一个动机的人,没有思考的人,很容易是盲目的,这样的决定和决策可能就是不理智的。

大概率结果难遂人意。


我不会有“特别建议复读的倾向”,也不会有“特别不建议复读的倾向”。

我提供一些审视和思考的视角,去补足那些“你可能根本没有想到过的问题”。

作为一个复读过的人,作为一个带过几万学生的人。

五个角度。

1,自我审视(你为什么考差了)

2,预测改变(哪些你能改变,哪些你不能改变)

3,心态问题(这一年,你会经历什么)

4,高考趋势预测(高考到底发生了什么改变,会继续发生什么改变)

5,结果承担(能否接受,全力以赴依旧失败的结果)


我们只有知道,我为什么考差了。

溯源到更加本质和内核的东西,你才能够知道“你怎么考好,或者你有没有可能考好”。

如果大家不想重蹈覆辙,我们必须要有这么一个自我审视的步骤。

需要尽可能地全面且客观


我们必须承认,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有问题的时候。

有些东西是可以改变的,有些东西几乎是很难甚至不可能改变的,至少暂时不能改变。

比如说“你对高考紧张的心理,你肯定一直都会紧张,甚至未来一年后的高考你会更加紧张。”

又比如说“你拖延的性格,缺乏自律的性格,也许可以改变,但是必须要你足够了解自己。”


大部分人对自己失败的归因,都是有偏好的,都是很难客观的,或者比较单薄。

比如说有些人惯性推卸责任就会认为“我考得不好都是环境的原因,是师资的原因,是自己刷的题目的原因。”

有些人也会过分地归因“是因为我没有足够努力,是因为我效率太低,自己的状态不够稳定。”


我想说,你们没有考好,是有多方的因素的。

我们需要用穷举法,尽可能地列出来,并且更深入的分析到内核。

1,学习方法有问题,效率低下,学习完全偏向于“经验总结,重复”,而不是“思考提炼总结”,势必就会在“高考的趋势下完蛋”。

2,心理状态有问题,特别容易情绪化,没有什么目标感也就导致没有什么动力,低落的时候做不到及时止损,还不错的时候也不会考虑未雨绸缪。

3,考试能力不足,这是一个综合的问题,心态和做题的节奏,包括你们平时做的题目“太过单一狭窄”让你丧失了做套卷活性。

4,学校综合环境和师资,制定的大的复习策略有问题,各科目的时间平衡不够好,以及对应到班级环境“让人特别容易丧失斗志”。

5,一年的学习几乎没有任何规划,完全就是“被动的,随机的”,从来没有思考过“我的时间分配侧重,我的核心问题思维能力如何解决。”


很早以前我就告诉过大家,学习的问题从来都不只是学习的问题

而是一个综合的问题,你需要定位的就是。

你成绩差,最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不停地追问下去。

是因为你不够自律,那你不够自律的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没有目标。那你没有目标的的原因什么?

是因为对这个世界了解太少,太过于悲观,没有什么兴趣。那这样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是因为你太过于封闭了,选择了孤独的状态。那孤独的原因又是什么?

是因为自持的一些优越,不愿意放下来,不愿意走出去,太喜欢评价而不是感受。


找到了根源,你就可以更高效地改变了。

多去新的地方,多认识一些人,多看一些书,多听一下我的直播。

让自己变得更加有开放性。


好的,如果说你是觉得,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够好?

为什么你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到底是因为没有找到,还是因为没有坚持?

如果是因为没有坚持,核心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没有办法完全相信,笃定。

没有办法相信的原因是什么?大多数时候都是我们没有找到原理,也就是不知道为什么。

那我们的指向就是“下一次找学习方法的,一定要去找有原理基础的,或者你学一学脑神经科学,看一些比较前沿的书”

当然,这个你们不用管,未来一年树成林会有对应的文章规划。

就高中学习方法这个鸟东西,我们都搞不定,几乎你们找任何人,那都搞不定。


而且,我想告诉大家的是。

几乎所有的学习方法,都是术,也就是应用层。

学习方法可以有一千种,一万种。

但是往前溯源就是,这些学习方法有“对应的原理”

比如说“学习的本质”,输入,内化,输出。

这里面的每一步都可以展开,输入就是记忆的形成,输出就是知识点的链接组合再复现。

大家的输出,也就是知识的应用部分,因为太过单一,所以训练的效率很差——你们只做一件事,做题。

做题当然有效,但是是有上限的,如果说能够结合一些“引导自己思考的方式,一条思考问题的逻辑链,一个总结的思维和做法”效率也许会高50%。


说完这个。

我们前面其实说的是宏观的部分。

我们再回来到一些中观的部分,也就是“你的状态”。


如果我们分为,情绪,方法和策略的话。

大部分500分以下的人,都是受情绪的影响,能量太低了,太容易受到影响,波动太大。
而500-600分的同学,大多受到的方法的影响,学科思维,学习方法,思维习惯等等问题。
而600分以上的同学,要想往上走,更多受到的就是策略的影响,你未来一年的刷题规划,不同学科时间的平衡,对高考题的审视和预测。


你越清楚自己的问题,你越知道本质的原因,你越清楚解决的途径,你复读的成功率就越大。

你越呆,越盲目,你越随大流,完全随着你所谓的“不甘心,虚荣心,好胜心,愧疚感”你就越容易失败。

不只是复读,你们的人生也是一样的。

绝绝绝大部分人,根本不了解自己,也根本没有足够的反思能力认识到自己有问题,也没有足够的行动力改变自己。

这就是很多人庸庸碌碌的原因。一个人只顾着往前走,从不思考,就是个二愣子。

走不远的。


包括就是,很多人都能够意识到自己师资环境有问题。

但是依旧还是盲目地选网课,网课的选择其实还蛮复杂的。

我们考虑做一个网课,首先会思考的就是“这个网课主要的受众是什么样的人”。

低分段,中分段,高分段。

因为这会影响,知识点和题型的时间比例,知识点的细致程度,题型中不同难度题目的比例。

同时还有,如何讲一道题,有些很菜的老师,完全就是就题讲题,完全就是讲题型。

时代变了,尤其是八省联考之后。


再到今年高考,反套路非常的明显,除了全国乙卷的题型,在中档题目上创新非常明显,反套路明显。

虽然全国乙卷相对来说变化没有那么大,也在部分科目上体现了趋势。

真正厉害的老师,一定不是在“讲题型,这道题怎么做,步骤怎么写”。

而是在“解剖一道题,这道题怎么出,用了什么知识点,他们是怎么组合的”。

能够中宏观,中观,微观去分析的老师,才是你们需要的老师。

能够找到一条线索串联知识,能够找到知识点和题目的联系和逻辑,能够找到一道题的出题模板。

也许,一个好的老师,真的就可以让你们所有的学习有整体性的飞跃。


回到复读这个话题上来。

你复读不复读,你如何分析自己考差。

还有一些结构性的因素,什么是结构性的因素,就是你几乎不可能预测的,你几乎也不能改变的。

可预测的,高考会越来越创新,越来越考察“逻辑思维”,命题人就是要出新。

就是要在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这些题目里面整点难度,你是否能够应对得过来;或者说,你是否相信自己能够应对。

结构性的也还有,每个省份的高考作文还是可能会有一些新意,你能够在被命中之后调整过来。

以及,新高考今年只是过渡,难度变高了之后,你是否还能够继续control应对。


同时,你的上限,受制于你的分数。

英语这个科目是一定可以提起来的,上限140。只要愿意学,有一点点方法,就可以学得很好,而且非常稳定。

而语文这个科目,到115之前都是可以通过训练快速提升的,会在110-115之间稳定,如果你已经在这个区间,想靠提升语文冲分,那你就要面对不确定性。

又比如说,最最最不稳定的数学,甚至可以说按照这个趋势在100以上都是不稳定的,会导致的结果就是中低分段和中高分段区分不会特别明显。

极端情况下就是100-130这个分数段,全部都会压在105左右,你的思维灵活性是不是经常让你这样,未来一年你是否又能够改变。

你一定要分析自己的科目。

哪些是可以稳定提上去的科目,哪些是不稳定的,在明年也需要接受这种不确定性的。


我也想特别说一下。

大部分的偏文的科目,其实对方法的要求没有那么高。

乱拳打死老师傅的事情常有发生。

但是,尤其是像是数学,尤其是物理——理科思维要求最高的科目。

先掌握一些知识点的线索,学习的方法,以及学科思维,总结的方法。

再去学,才能够事半功倍,甚至是多好几倍。

真题每年都是在有动态的变化的,先掌握核心的线索,可能的趋势,才能够有备无患。

才不至于,当某天有了一些波动的时候,大家完全被干翻地上了。

理科科目,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训练,逻辑总结的能力的提升”。

这句话挺重要的。


其实前面已经说到第二部分,也就是改变的问题。

前面更多的是希望你们意识到,有哪些问题。

我们展开来说。

更多的就是“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哪些改变的速度会比较快,改变的路径大概是什么样子。”

那哪些是“几乎不可能改变的,那这些不能改变的东西是否能够创造好处,如果不能怎么危害最小化。”


就像,你是个不自律的人。

你也时常列计划,但是几乎没有完成过。

所以对你来说,也许放下自己的完美主义,放下的自己的苛求,以及放下“对害怕做不好一件事的恐惧”会更加重要。

你就可以尝试列出来一些更轻松的,更加模糊的计划,或者给自己的一些小要求,不勉强自己,不会对自己生出失望的小要求。

同时,我们也可以依靠环境。

你既然知道,你自己说的话“几乎就没有成真过”,你给自己定下来的目标很难完成。

甚至,相当长一段时间“你估计也会处于这样的状态”。


你自己很难控制自己,你很难改变。

那我给你的建议也许就是“尽量少待在家里面”。

你定的一些目标“尽量都是协作式的,约定式的”,比如说跟朋友约定周六周天9点去图书馆学习。

这种目标的约束性就更强,通过加持“你害怕爽约朋友对你失望”。

又比如说,寒暑假你几乎就是那种“只会待在家里面的孤家寡人,你一个人学习效率肯定低。”

加之你的成绩还不错,你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个有偿补课的渠道”,给别人讲讲课,输出一些知识。

又或者说,你自律很差,成绩一般般,那就把“物质的压力”搞在自己身上。

去报一些课程,补习班,有偿的网课。


沉没成本很多时候就是“我们不断坚持”的动力之一。

很多人为什么学乐器,一个月不到就放弃了。

大概率就是“他付出的成本不够多”。

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来想一想“你买一个乐器要花3w,报了一个20节课培训班2w,你学不学好?”

很难不学好。

心疼。


关于心态的问题。

我希望大家接受——人性。

你只有了解了,接受了,你才能有未雨绸缪的可能,才有发生的时候控制和反思自己的可能。

不管你怎么认知高考,不管你们怎么看淡高考。

因为,你复读了。

你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成本,你身边的人,包括你自己也对自己有更多的期待。

相比之下,你会更加“短视”。

你会急于比别人更加看到成效,你会比别人更频繁地感受到失望。

所以,你心理的压力会更大,当然这都基于“你的心理没有什么成长的情况下。”


要想自己不紧张。

其实也没有那么难,那就是相信“自己可以不用被高考定义”

但是这里面的前提条件往往都是“你还有其他可以引以为豪的能力”。

悖论就来了。

大多数人,会因为害怕被高考定义,所以选择复读。

所以几乎就无法做到,高考的放平心态。


这其实更多关乎于“我们的信心”。

我们是否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需要我们抛弃一些幻想。

承认一件事“我们会在生活和学习遇到很多问题,不管是去高考还是上大学。”

再来相信,我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打倒你,定义你。

我知道这很难相信,慢慢来。


我同时想告诉大家一件事。

人只有在面对压力的情况下,才会快速的成长。

因为你必须要逼迫自己“去解决问题”,因为你会频繁地“遇到打击和经历怀疑”。

复读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真正考虑清楚了复读的得与失。

依旧选择复读的人,我认为是有勇气的人。

愿意承担考得不好的责任,愿意为自己的人生再拼一拼。

那就冲!


公众号“树成林”,会提供给你们最系统的学习方法论,情绪的稳定,目标的强化,自律的引导。

如果选择大学,公众号“万木行”,帮你提前熟悉大学赛道的所有规则。

兄弟,我自己是复读生,这些年也听过见过n多复读生。

我发现一个规律,可能不是完全精准,但基本上大差不差。

但凡是觉得自己贪玩了,荒废学业了,想复读一年补救一下的,基本上都能有一个还不错的提升。

但凡是真的因为重大意外,比如痛经的女孩子恰好来姨妈,比如忘带准考证或者没过金属探测器心态爆炸,拉肚子之类的考砸了去复读,也基本上都能有个不错的提升。

但凡是没啥特别高的预期,就想着复读一年能找回来一些分数能过线或者恰好够到自己实力水平内的学校的,也基本上都能如愿以偿。

可什么样的人复读之后依然考砸的呢?

恕我直言,就是题主这样的。

什么是较严重的外部因素干扰?如果真的有类似我前面说的这种客观的重大事项,还请说明,我立马删回答给你道歉。

但大多所谓的重大情况,无非是天气不好,睡眠不好,考试紧张,英语听力没听清这类的毛毛雨。

另外就是一个基本上一抓一个准的。

我知道的几乎所有复读一年继续考砸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人复读的理由必然有一条是【高考成绩比我“正常成绩”低了几十分】

哈哈哈哈哈

啥是正常成绩?谁告诉你你的高考成绩不是你的正常成绩?

为什么这类同学复读基本上都会拉垮?原因很简单。

要么是正常成绩=自己模拟考试的最好成绩。这种成绩算均值的时候都应该删掉的,不是么?

要么是自以为自己可以拿到一个所谓的正常分数,就是不愿意接受自己的真实水平的。

这类同学就算复读一年,也只是在盲目的上课背书,效率奇低压力奇高,抗风险能力奇差无比。

要么是平时虽然成绩很稳定,但一到关键时刻就心态爆炸的。

这类同学就更不用说了,复读一年再考高,心态爆炸的几率比第一年还高一截,能考好就出鬼了。

真不是我给人泼凉水,我自己就是一个经历过复读而且成绩提升很大的人,但我很清楚自己为什么有这种提升。

说白了,我第一年高考完就知道,我这个成绩就是我现在的水平,我也知道想要突破这个水平,我到底该怎么做,该通过哪一个科目的哪道或者哪几道题目把分数抬上去。

菜没关系,但是要承认,高三学生年纪也不小了,心态要成熟一点,至少别在小孩子般的执拗心态下做出让自己后悔半生的决定。

至于到底要不要复读,其实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勇气面对,甚至审视真实的自己。

少给自己找客观理由,少把一两次的运气爆发当作自己的真实水平,黑铁的亚索也能五杀,职业选手的亚索也能被F6打死。这都说明不了什么。

至少先做好眼前的事,不管复读与否,先好好报志愿,至少别浪费自己这三年的辛苦。

报完志愿之后,冷静的思考一下自己的知识系统——能稳定拿分的有多少,碰上就歇菜的知识点有多少。模棱两可看运气看难度拿分的知识点有多少。

能否给自己制定一个可行的复习计划,如何在稳固自己比较熟练拿分的知识点的同时,强化模棱两可的知识点,甚至拿下一些一碰就懵逼的知识点。最关键的是先不要考虑难度,而是能否有一个系统的,可行的且可预期成果的现实途径。

最后再理性的整理一下,如果综合看下来提升不大,那就别复读了。如果综合看下来的确能有一个不错的提升,那再考虑复读。

少闹小孩子脾气,少给自己找理由。

现在的问题,不是要别人给你一个建议,而是你要自己想清楚复读与否的真实利弊,再做出理性权衡。

是否想清楚的标准,就是你能否有理有据的说服那些情感上不太支持你复读的人。如果你自己都搞不明白,那就乖乖报志愿去读大学,浪费这一年时间毫无意义。